至于乌兰巴托方面的意见,李昊没什么想法,反正毛熊那边说是不用搭理他们,他们毛熊向来不把那里的黑恶势力当人看。
"我给奎勇打个电话,你带着两盒茶叶跟你奎勇哥上领导那儿去坐坐,然后你就可以带着猴子他们去外贸公司那边报到了。
叮嘱他们一声,打打杀杀的草莽做派不是长久之道,让他们跟着那边学学怎么做正规生意。
接下来会有人带着他们干活的,之后就你什么事儿了,记得时不时的关心一下你的新朋友就行了。"
宁伟有一点真的很好,就是听话,令行禁止倒不敢吹,执行力超强倒是真的。
从李昊这里出来,径直就去了李奎勇那边,跟着李奎勇到市里领导那边坐了坐。
宁伟就是小跟班,他不怎么会说话,就听李奎勇和领导聊天,说李昊这边集团公司拆分的事儿,领导的意思是想尽量争取到一些企业落户。
李昊有意把外贸公司拆出来一部分交给钟跃民,最近也在和他商量。
如今航空运输不够发达,而且这边先天条件不如江浙沪,注定还是要把重心放在那边。
领导却很舍不得,毕竟怎么说也是一家纳税大户,尽管被拆分走大量的业务后依然是个巨无霸,却依然会让人心疼得打哆嗦。
但是外贸公司进一步拆分各自精细化经营是大势所趋,而且总部不能留在京城也成了定局。
随着政策放开,各个进出口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冒头,还搞大而全、什么都抓在手里那一套简直是在找死。
李昊的意思是成立航运和物流公司,在外贸链条中占据一席之地,就是想找到个总揽各种业务的人才有些困难,最近还在头疼。
人才,人才,还是人才,这成了制约李昊不得脱身的禁锢。
没有人才,就搞不了改制,搞不了变革,李昊就不得不操心着各个公司的发展,时不时把走错路的企业重新拉回正轨。
对比这些大事,猴子他们的小问题简直不值一提,甚至李奎勇都没提这件事,只说让领导引荐一下铁路那边的人,洽谈一下业务,整件事就算水到渠成解决了。
铁老大是很牛,但是没有理由包庇一个蛀虫,很快就有工作组开始调查K3国际班列的负责人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