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公子舟车劳顿,不如先去沐浴更衣,你我痛饮一番后再行阅读,如何?”
“不了,还是先看书吧。”唐伯虎摇了摇头,拒绝了刘备的提议。
随后,他又说道:“这些书籍关乎我能否证道,也关乎神州能否在波旬手中存活下来。”
知道波旬之事的人并不多,当初张三丰去找各国君主,请他们下令编撰见闻录时,并未说明这个情况。
张三丰之所以如此,乃是不想让波旬注意到唐伯虎。
若是大张旗鼓,泄露消息,波旬极有可能会从中作梗。
刘备等人,还以为这就是唐伯虎喜欢看书,但大部分书籍都已经看过,所以才来请自己帮忙编撰呢。
如今听到他这番话,众人这才知道编撰见闻录,实则另有深意。
“这波旬是什么人?”刘备不解问道。
唐伯虎淡淡一笑,将波旬之事讲述一遍。
闻听过后,三人均是面容震动,神情间浮现一抹惊讶。
鲁肃喃喃说道:“天地人合一的证道者?”
“这可是古往今来,从未有过的啊。”
当初,张三丰也曾找到东吴,但孙权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。
虽然入道者的吩咐,他不敢不去办理,但进程却是极慢,直到现在也只完成了不足一千册而已。
对比刘备和曹操,简直差了太多。
如今得知波旬之事后,却是截然不同。
鲁肃心中暗暗决定,回去后定要劝主公全力办理此事。
若是能借着读书的名义,请唐公子去东吴一行,那就更好了。
届时,也能趁机讨好巴结。
这刘备和曹操,都与唐公子有些交情,对于东吴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。
哪怕唐公子不参与大汉的纷争,也不会帮助任何一方,可他们俩都结交了一位入道者,实在让东吴感觉到了威胁。
刘备既然明白此事的重要性,便也不再说些什么。
他当即安排人,请唐伯虎去了早已准备好的房间,阅读那些见闻录。
唐伯虎也不多说什么,径自随着一名军士,来到装有书籍的房间之中。
看着宽阔的房间,以及堆积如山的书籍,他知道刘备是真的在全力办理此事。
编撰工作可不简单,要有文人记录百姓讲述的见闻,还要去掉重复之处等等,是一件耗时耗力之事。
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,刘备能弄出上万册来,可见是尽心办理此事了。
唐伯虎随手拿起一本,坐在房间之中阅读开来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