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夏小说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爱夏小说网 > 佛和道 > 091章 明心见性

091章 明心见性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优昙法师这次来到厚德山庄,一时联系不上李昊,便在山庄住下。李清带着师父在山庄周围游玩,厚德学院和宝兴禅寺也去过,藏经阁三楼因为李清的原因,也进去过。楼上小乘佛教的经典没几本,大都是大乘佛教的。这里以前李清也来过,看了几本书,也没太在意。优昙老尼不一样,看到这些大乘经典,就如一记闷棍敲在头上,晕乎乎的半天才稳住心神。特别是看华严经,撑的整个脑袋好像要炸裂一般,根本容纳不了。    接下来,老尼整天都呆在藏书阁三楼,宝兴禅寺的僧人都很奇怪,三楼有什么宝贝让人眷恋不走?李昊这次回家,优昙法师问起李昊宝兴禅寺大乘佛法经典的来源,李昊回答小时候碰到一个僧人,那僧人自称是从南瞻部洲渡海过来的,这些经典都是僧人口颂。李昊抄录下来的。后来僧人继续云游走了。    优昙老尼怅然若失,沉默了好一会儿,问李昊:“你看过这些经典?”    李昊回答:“看过,僧人也曾给我讲解过,不过还是不太明白。”    优昙问:“你认为这些经典是佛所说?”    李昊回答:“我不懂佛法,不知真假。”    优昙一阵心闷。    优昙再问:“你认为这些经典说的有没有道理?”    李昊反问:“你认为《楞严经》说的有没有道理?”    优昙又一阵气闷。楞严经涉及大小乘佛法,是佛法的百科全书,和小乘佛教经典当然没有冲突,优昙老尼也找不到错处。    优昙又问:“你认为禅宗也没问题?一念顿至佛地?”    李昊回答:“当然没问题,楞严经说一念妄动忽生山河大地,当然一念清净大地销陨。”    优昙问:“那南瞻部洲遍地都是佛了?”    李昊答:“当然没有,一念清净,第二念又不清净了,大势至菩萨说:“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。”净念要相续不断才行,念念清净才算到家,三楼的《略论明心见性》不是说的很明白了吗?”    优昙又一阵气闷。优昙法师修到金丹境界,智商当然不错,大乘佛法有没有道理心里有数,只是和自己以前所学佛法经典大不同,让优昙惶恐失守,不知所归依,所以心里非常混乱。    李昊这时再添一把火:“其实接受不了不是很正常嘛,世尊在灵山讲法华经的时候,不是有五千定性声闻缘觉退席吗?”    优昙一时气急:“谁接受不了了?我只是考考你!”话一出口,优昙老尼猛然发现自己进退失据,乱了阵脚。    李昊邪邪地再补一刀:“大师,你着相了。”    优昙看着李昊年轻得过分的脸,心里惭愧,学了这么久的佛法,还不如一个年轻人,她不知道李昊年轻的身体里蹲着一个阎浮提的老鬼。于是宾主放开心胸探讨佛法,一时意气相投,相见恨晚。优昙老尼原来在天堂山归元寺修行,因为与寺院修行理念不合,所以搬出来带领弟子们建寺独立门户。这次和李昊论道说法这么契合,优昙也没想到。李昊的母亲看着意气飞扬、坐而论道的儿子,心里怅然若失,和儿子没有共同语言了,自己的儿子啥时成了一个怪胎?对了,好像是九岁从马上摔了一跤开始的。    优昙老尼这次来厚德山庄找李昊,是有事请李昊帮忙的。    优昙老尼带着李清云游西部青州观音山时,发现观音山前方山顶一个平湖,湖面闪烁几道金光。法师带着李清来到湖边巡查时,却没有任何线索。后来观察发现,每当黄昏日落时,夕阳把观音山观音头像的影子投射到湖面时,湖面就会闪烁金芒,一会儿就消失不见。法师用多种手段试探,湖面都没有反应。以前听徒儿李清说起过她弟弟李昊得了天衍阁的传承,心想也许李昊能帮上忙,便带着李清到厚德山庄来了。    李昊听说是观音山,也许跟佛教有关,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办法,遂拿出天易盘筹算。卦象晦暗不明,又请优昙报出几个数字加入一起计算,最后得出一个模糊的印象。于是李昊对优昙法师说:“大师,还要叫我的一个师妹玉清真人一起过去,把握更大一些。”    优昙当即同意。    第五天玉清就过来了,李清,李蘋姐妹俩留在山庄,李昊三人乘穿云梭直奔青州观音山。青州地处西部,疆域辽阔,地质复杂,人烟稀少,主要是一些牧民分散在各地。观音山高万丈,形如观音手持净瓶坐宝莲花台,观音山前方十里处有一群山环绕的湖泊,湖面大概百亩大小,湖水清澈晶莹,四周树木葱茏,绿草如茵,象一颗蓝宝石镶嵌在大山中。    第六天下午四点多,李昊三人来到湖边,湖水清澈见底,红鲤鱼儿在碧绿的水草间游动,好像与别处没什么不同。李昊用法力神识探测,都没有什么反应,玉清和优昙也是一样。到下午五点多钟,观音山顶的影子慢慢延伸到湖中央的时候,湖中闪现出几道金色光芒,闪烁三次后,就再也没有反应了。    “梵文!”李昊心里咯噔一下,湖水隐隐约约金光闪烁着几个梵文。李昊抬头看看观音山,夕阳在观音山观音头像背后发出万道金光,如千手观音千只手臂舒展,千只纤手曼颤,千只慧眼闪烁,整个世界就如佛光普照的琉璃庄严净土。李昊不禁对观世音菩萨升起极大信心,情不自禁口诵经文:    “由我初获妙妙闻心,心精遗闻,见闻觉知不能分隔,成一圆融清净宝觉,故我能现众多妙容、能说无边秘密神咒,其中或现一首、三首、五首、七首、九首、十一首,如是乃至一百八首、千首、万首、八万四千烁迦罗首;二臂、四臂、六臂、八臂、十臂、十二臂,十四、十六、十八、二十至二十四,如是乃至一百八臂、千臂、万臂、八万四千母陀罗臂;二目、三目、四目、九目,如是乃至一百八目、千目、万目、八万四千清净宝目;或慈、或威、或定、或慧,救护众生得大自在。”    随着李昊的念诵,气从丹田出,声音越来越大,震耳发聩,穿云裂石,群山共鸣,寰宇唱和。李昊的神识也随着经文观音菩萨的千手舒展,扩展到无量世界,无边虚空,似要震碎这无量虚空的桎梏,至佛陀神通大光明如来藏。    “唵、嘛、呢、叭、咪、吽!”    六字大明咒从李昊心中响起,空中也回响着六字大明咒的梵音,漫天闪烁着六字真言的梵文。“囫”的一下,李昊一下子感到千斤枷锁放下,无边的喜悦溢满心间。李昊感觉自己和整个宇宙融为一体,一起经历了成住坏灭,和诸佛众生同一身体,诸佛众生和我平等平等,无二无别。一下子明白了什么是道,什么是空。色与空非一非二,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,色即是空。空即是色,以前经书深晦难懂的地方一下明白通达,也明白了六祖大师讲的坛经:    “善知识,世界虚空,能含万物色像。日月星宿、山河大地、泉源溪涧、草木丛林、恶人善人、恶法善法、天堂地狱、一切大海、须弥诸山,总在空中。世人性空,亦复如是。”    不是在世界之外去找一个“空”啊,这个世界本身就是空,就是我们的妙明真心,一切即心,心即一切,难怪古之大德说我们修行是多此一举,是“骑驴找驴”,用我们的空性去找空性。也明白了为什么说开悟前是盲修瞎炼,开悟后才是真修的开始。“因地不正,果招迂曲。”识心是生灭的,真心是不生灭的,以生灭心为因修行,妄想得不生灭果,无有是处。    李昊的超自然状态是电石火光之间,也许只持续了大约一秒钟时间,就被打回原形了。李昊知道,自己的这一刹那开悟在很多大德眼里是不承认的。因为不是真正的打开一个缺口,就像厚厚的乌云笼罩的大地,偶然间云层露出一点空隙,太阳光从空隙中直射下来,很快乌云合拢,空隙没有了,大地恢复到以前的晦昧状态。    王骧陆居士说:别小看这一刹那的明悟,这一刹那就如大鹏金翅鸟鹏程万里,开始于脚下一点地。大鹏金翅鸟要起飞时,脚总要一点地才能起飞。万里证道,就从这一点开始。    开悟的标准是什么?很多人拿着永明寿禅师《宗镜录》来说事,认为这才是开悟的标准:“设有坚执己解,不信佛言,起自障心,绝他学路,今有十问以定纪纲。”    一、还得了了见性,如昼观色,似文殊等否    二、还逢缘对镜,见色闻声,举足下足,开眼合眼,悉得明宗,与道相应否    三、还览一代时教,及从上祖师言句,闻深不怖,皆得谛了无疑否    四、还因差别问难,种种征诘,能具四辩,尽决他疑否    五、还于一切时一切处智照无滞,念念圆通,不见一法能为障碍,未曾一刹那中暂令间断否    六、还于一切逆顺好恶境界现前之时,不为间隔,尽识得破否    七、还于百法明门心境之内,一一得见微细体性根原起处,不为生死根尘之所惑乱否    八、还向四威仪中行住坐卧,钦承只对,着衣吃饭,执作施为之时,——辩得真实否    九、还闻说有佛无佛,有众生无众生,或赞或毁,或是或非,得一心不动否    十、还闻差别之智,皆能明达,性相俱通,理事无滞,无有一法不鉴其源,乃至千圣出世,得不疑否    “若实未得如是,切不可起过头欺诳之心,生自许知足之意。直须广披至教,博问先知,彻祖佛自性之原,到绝学无疑之地,此时方可歇学,安息游心。或自办则禅观相应,或为他则方便开示。设不能遍参法界,广究群经,但细看宗镜之中,自然得入,此是诸法之要,趣道之门,如守母以识子,得本而知末,提纲而孔孔皆正,牵衣而缕缕俱来。”    若这十个问题做不到,就不可自欺欺人,自以为是。有任何疑问都应到处向善知识请益,一定要到达诸佛祖师们的境界。祖师们所悟到的,你都悟到了,才可以到绝学无疑之地,不须再学。到达大彻大悟后,或闭关、住山进一步修习禅观,破除微细之我执和法执;或为众生牺牲自我的修持,出来弘法。    我们仔细看看这十条标准。这真是开悟的标准码?    其实这不是开悟的标准,这是修炼全部完成的标准。修行有三个阶段,见道、修道、成道。开悟就是悟道,见道,就像一样婴儿刚出生,还很弱小,什么也干不了,还要人照顾。修道就是婴儿成长,这个时候要看看看护,不要长歪了,不要学坏了,这是修道。再后面是成道,就是孩子长大成人了,能够担负起责任了,这是成道。这是个标准是成道的标准,拿来作为开悟的标准,这不是误人子弟吗?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