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来说说黄帝的“握机阵”:奇,读音为“机”,所以也称奇为机,它们的意思是一样的。按《握奇文》上说:“四方为正兵,四隅为奇兵,中央的剩余兵力即是由主将所掌握的机动部队。” 战场上战机无处不在,应当掌握机动力量,并用来随机应变才是正确的,正兵通常是用以执行国君的总的战略意图的部队,奇兵则是将领按照战场情况灵活使用的兵力。大凡将领,只会用正而不知用奇的,那便是保守的墨守成规的将领;只知用奇而不会用正的,那便是俘躁好斗的将领;既会用正又会用奇的,那才是辅佐国家的良将。所以说掌握战机和掌握机动兵力,这两者是不可分开的方法,关键在于学习者能够融会贯通而已。 握机阵是八卦阵的祖宗。八阵图分为九个小的方阵,中央的一阵为剩余之兵,由大将亲自指挥,四方四隅各阵都向中阵看齐,大阵之中包容许多小阵,大队之中包容许多小队,前阵可以做后阵,后阵也可以做前阵。敌方一旦进入此阵,进攻不能很快的攻击到中心的大将,想退出此阵又非常的不容易,陷入两难境地。整个方阵四头八尾,哪部分受到攻击,哪部分就立即变为阵首迎击敌人。如果敌人直冲中心大将,那么方阵的头尾都能急时的救应。 八阵的前身本是五阵,后来诸葛亮演变成为八个。八阵为一整体,而每阵又有其独立性,故合而为一,离而为八。八阵之外,另有少部分兵力为游军,称为“余奇”或称“握机”,即机动兵力,由主将直接临时随机应变指挥,八阵中四阵即为正兵,其余四隅为正兵之中的奇兵,而且不断变化,有时候四隅的奇兵到了四个方向,如正东正南正西正北,则变为正兵,其中阵形的变化全靠中心的大将临时跟据敌情而随机应变,不断指挥,从这点可以看出,八阵图并不是随便什么人就能指挥的了的,八阵的威力和指挥者的水平是成正比的,八阵图对指挥者的反应和水平,对于士兵的cao练的要求都相当高。 有人说八卦阵有八八六十四个方阵,合八八六十四卦,这就有点牵强附会了。六十四个方阵怎么指挥?五行阵用五色旗指挥,八卦阵用八色旗指挥,你六十四阵怎么指挥?还没等打战,你自己就先乱套了。李靖也是看到八卦阵太烦琐,把八卦阵改为《六花阵》。 《六花阵》是根据诸葛亮的《八阵图》法推演而来的。其基本原则是大阵包容小阵,大营包含小营,四方四角相互衔接,一曲一折彼此对应,诸葛亮的八阵图本来就是这样的,六花阵继承了这一原则,因此六花阵法外面六阵呈示为方形,里面中央军阵呈示为圆形,因其总体形状像六角花瓣,所以俗称六花阵。 外面六阵是正兵,所以呈方形;里面的中央军阵是奇兵,所以呈圆形。方是用来规定战场的范围,圆是用来连接各方机动的路线。所以,规定战场范围的步数要像大地一样固定;确定机动的路线要像天体运转一样灵活。步数固定,回旋整齐,就可以在变化中不容易发生混乱。从八阵演变为六花阵,仍然是源本于诸葛亮的布阵原理。 在震旦,很早就有机动兵力的说法,也许握机阵是托黄帝之名,那么姜太公是确有其人,大概是公元前1100年的人物,到公元前五百年左右,孙子兵法提出完整的正奇理论。这些都是非常先进的,到今天还在指导兵家作战。那么西方这些理论的雏形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?在约两千多年前的古罗马,杰出的政治家、军事家凯撒(前100-前44年),就是扑克牌中K代表的人物之一,在与曾经同为罗马三巨头之一的庞培的争夺罗马统治权的决战中,有史以来第一次运用了预备队。在战斗处于胶着状态的情况下,预备队的出现打破了战争天平的平衡,最终凯撒获得了胜利。 圣教军队列阵虽然没有这么复杂,但是也是有讲究的,根本不会挤作一团。比如说大军分左中右三军,每一军都是一个方阵一个方阵分布,各方阵之间有间隔。三军之间的间隔更大,主要是让出通道,好让后面的部队机动出入,骑兵一般布置在步兵方阵后面,随时机动冲锋。 前面方阵士兵溃败之后,查尔斯公爵的大本营就处在最前沿。巴登出城的军队见溃兵分开两边,查尔斯元帅大营大旗高高飘扬,近卫军刀盾兵威风凛凛,杀气盈天,严阵以待。巴登军队知道这是支劲旅,所以在敌阵前二千米处停下脚步,重新列阵。随同火炮出城的后勤兵从车上卸下一排排的拒马,布置在大军前面。五千火枪兵从行军队形转为密集的三列作战方阵,一百门火炮一字排开,列于火枪兵后面,火炮之后是三万枪盾兵。骑兵这个时候也归队,集结在火枪兵两侧,掩护方阵的侧翼。 查尔斯望着前方的巴登军队,眉头紧锁,这次遇到麻烦了。本来以为这次战役波澜不惊,虽然要付出一些代价,但是破城是没有问题的。他没想到诺瓦奇暗藏杀机,在加高城墙的时候,竟然修筑了三排炮楼,让陆行战舰铩羽而归,损兵折将。远处传来火炮的阵阵轰鸣声,其他两座城门的损失肯定更加惨重。查尔斯知道地精有火枪火炮这些东西,但是没有引起重视。当时的火炮发射速度慢,只能打出一千多米,火枪能打二百多米,有效射程只有六十多米,还容易炸膛,远不如弩炮弩弓,没想到现在巴登的火炮竟然能够打两三千米,火枪的射程也应该提高不少。 前面的敌军布阵的位置正好在城墙火炮射程的边沿,进可攻退可守,随时可以退回城中,几万人出来,明显就是示威来了。现在的问题是进攻还是退兵?查尔斯到了进退两难的境地。 杨波和傅斌也在圣教军部里,因为金翅城和圣教联盟有业务往来,所以他们作为观摩团成员来到这里,观摩团还有魔族军人。杨波早就听李昊详细介绍过地精的火枪火炮,知道地精的火器经过巫师马汉的改进威力猛增,这些火门枪有效射程为100码,大约九十米。这些滑膛炮看起来很笨拙,两分钟才能打一发炮弹,但是如果你小看它的话,你就会吃大苦头。 前装滑膛炮可以装添弹、葡萄弹,链弹对付密集冲锋的敌军。链弹是连起来的两个半圆,霰弹是一大堆小圆珠,葡萄弹是大的弹珠用绳子捆起来。滑膛炮发射的霰弹射程不远,通常在200米以内距离使用,12磅炮可以发射144颗弹丸,对密集队形的敌人造成重大杀伤。 不过李昊拿出来的各种新式武器可比地精火器强大太多,不说我们自己军队装备的武器,就是在风帆战舰上装备的后装膛线枪膛线炮,也可以吊打地精火器。杨波就纳闷了,咱们西牛贺洲也没有火枪这种东西呀,最多就是放个鞭炮啥的,李昊哪里搞来这么多的新式装备的制造工艺?说是南瞻部洲来的太上老君传给他的,是个老道,道人怎么会琢磨出这么些大杀器? 眼前这些火枪兵和火炮手明显比一般军人不同,面目狰狞,杀气腾腾,象一伙亡命之徒。这些人大概就是一些海盗,看来暗黑精灵的手伸到内陆里来了。这些暗黑精灵也算是非常了不起,把这些桀骜不驯的海盗训练成纪律严明的军人,还真是不容易。杨波现在真在训练廓尔喀火枪队,知道火枪队最重要的就是纪律。队列训练,装弹训练,射击训练,战阵训练……这些战术训练枯燥无味,把一个活生生的人变成一部听话的机器。 在部队呆过的人回到地方刚开始都不适应,好像是两个世界。地方上的领导也喜欢用退伍军人,因为退伍军人服从命令,没有这么多的私心杂念。修炼讲究无我,把自己全部放下,就像学徒三年,性子完全磨好了,沉得下心来才能学东西。有人说没有进过军营或者监狱的男人,不是完整的男人,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。 查尔斯最终下了决心,用五千铁甲骑兵冲阵,看看这个火枪火炮方阵有什么玄机,同可以收集资料为后面的战斗部署作参考。而且这种火炮射速太慢,最多开两炮,骑兵就可以杀到对方的阵地上,到时候这些火枪兵和火炮手都成为待宰的羔羊。五千骑兵奉命向巴尔阵地冲击,杨波和傅斌虽然知道火炮的厉害,但是五千人的冲阵还完全没有经验,今天算是开了眼了。 五千火枪手看见圣教骑兵出阵,马上分成一百个小队迅速退回到火炮阵地后面装弹待命,同时把刺刀装上。早已经装好弹药的火炮瞄准迎面冲来的骑兵队形,一声令下。轰!炮兵阵地的火炮猛烈开火,像是突然爆发的火山,铅弹落入密集的骑兵队伍之中!梨出几十道血路 吓!雷鸣般的响声让毫无经验的战马和骑兵都被火炮的声音吓到,一些战马不受控制地向周围乱撞。炮弹附近的骑兵眼睁睁看到自己身边的士兵被炮弹砸中,脑袋炸裂,白的红的四处飞溅,震撼万分,阵型也因此而变得混乱。即使是穿着精良的板甲也挡不住队伍中肆虐的铁球,一阵阵惨叫传来,受伤落马的将士被后面的铁骑践踏。这一轮火炮让圣教骑兵至少死伤一千多人。 “冲上去!不要慌乱,他们的火炮不多,冲上去!”队伍里的队正大声喊道,试图稳住阵脚慌乱的骑兵。这五千铁甲兵明显是精锐,在遭受重创的时候能够忍住恐惧,稳住坐骑,继续向前冲。 “装两倍弹。准备,射击!”在圣教骑兵队一直奔跑到距离200码开外时,射击的命令下达,海盗炮手狞笑着点燃了引信。 火炮巨大的轰鸣声中,弹喷射而出,随着飞行距离越来越远,无数的钢珠飞散开来,象一张巨网越长越大,罩向疾驰而来的骑兵团。葡萄弹采用网兜将散弹装捆成一束,很像是一串葡萄,故名葡萄弹。射程虽然比不过实心弹,但是近距离发射一炮可以瞬间撂倒几十个敌兵,足以让一个步兵中队溃散。海战中可以将敌方军官和水兵大片撂倒,达到瘫痪敌舰的目地。而弹是和葡萄弹同样原理的进化品种,比葡萄弹更为邪恶。 豆丸大小的钢珠象雨点一样打在疾驰的骑兵身上和马身上,整个骑兵队一下打掉三分之二,本来厚实的骑兵队被打得七零八落,中弹的士兵发出撕心裂肺的惨叫。连续的轰鸣声和死亡之雨的降落让勇敢的骑兵肝胆欲裂,当最后一发雾弹响起的的时候,残余的骑兵和战马顿时惊慌失措,四处逃窜。大约有三百多的骑兵悍不畏死,继续朝炮兵阵地冲来。 这时火枪手快速从火炮阵地后面出来排成三列。“第一排蹲下,准备,举枪瞄准。”第一排的火枪兵蹲下,第二排和第三排的士兵错位举枪瞄准。当骑兵队一直冲到到距离线列射击队列50米外的距离时,射击的命令响起! 死吧!海盗士兵紧张地扣动扳机,枪口喷出火光和白烟,整个线列方阵笼罩在硝烟之中,一阵密集的子弹射向袭来的圣教骑兵!疾驰的战马翻倒在地,圣教骑兵队伍倒下一大片。当剩余的三十个骑兵越过拒马冲到线列方阵之前的时候,迎接他们的是密密麻麻闪着寒光的刺刀!